芒種,為心種植一道光

芒種,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,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。《月令七十二侯集解》:「五月節,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。」這時的稻子已經結實成「種」,而吐穗結實的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,因此這個節氣被稱為「芒種」。

芒種的「芒」字,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穫;芒種的「種」字,是指穀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。「芒種」也被稱為「忙種」,農民也稱其為「忙著種」。

生活在現代,一年365日,我們都是活在芒種的節氣裡,每日的忙忙忙,當疫情敲上門時,忙錄的生活瞬間按下暫停鍵,心也盲盲然。

為心種植一道光

《易經》裡講:“損益盈虛,與時偕行”。意思是,減損增益、盈滿虧虛,都是伴隨著時序運行的,天地自然有自己的規律,順應自然,應種則種,當收則收,與天地萬物同聲共息。

疫情居隔裡,香友分享,柚寶庇是她極愛的一款香,在小小的房間燃一柱香,像在心房種了一道光。

也有朋友分享,居隔的7天,他忽然體悟到,不快樂也是一天過,快樂也是一天過,覺得顧慮太多,居隔當做閉關,出關後轉換自己的人生態度。

給自己一小段的空檔,為心種植一道光,什麼都不用做,燃一縷香,喝一杯茶,細細品嚐,學習獨處。

居隔當做閉關,政府還有生活補貼,挺好的,也許損失了自由,如果有所體悟,讓心更自在寬廣,改變的不只是7天而是往後數十年的生活態度。

芒種獨有的雅俗—青梅醇酒祭餞花神

祭餞花神

芒種時節百花開始凋零。古人認為,世間萬物皆有靈性,百花亦然。芒種過後就是「夏至」了,天氣變得炎熱起來,各色花卉大都過了花季,花神就要離開。為了感謝百花給人間帶來的美好,因此在花神即將離去之時要為他餞行。

《紅樓夢》第二十七回中寫道:「凡交芒種節的這日,都要設擺各色禮物,祭餞花神,言芒種一過,便是夏日了,眾花皆卸,花神退位,須要餞行。」

青梅煮酒

梅花謝了,果開始結起,五六月間,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,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,具有降血脂、消除疲勞、調節酸鹼平衡、增強人體免疫力等功效。

《本草綱目‧果之一》記載:「梅,生津止渴,清神下氣,消酒。」日本醫書《醫心方》中記載「梅可斷絕三毒」,三毒是指食物毒、水毒和血毒,梅子對治療因食物中毒、中暑或者喝冷水導致的腹瀉比較有效。

芒種煮梅是自古至今的習俗,正月開花的梅樹在這時剛好結出梅子,但是梅子太酸很難入口,於是,古人就發明了各種煮梅的方法。簡單的一種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,或用糖與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,也有用鹽與梅子一同煮或用鹽與青梅混拌均勻使梅汁浸出,比較考究的還要在裡面加入紫蘇。

民俗專家認為宋朝之前大多是以「青梅」佐酒,「煮酒」是一種酒類的通稱,經常與青梅搭配食用。蘇軾的《贈嶺上梅》上說:「不趁青梅嘗煮酒,要看細雨熟黃梅。」而謝逸在《望江南》中寫道:「漫摘青梅嘗煮酒,旋煎白雪試新茶。」

明清以來,宋代釀造「煮酒」的方式被慢慢遺忘,而「煮酒」轉變為溫酒之義。對「青梅煮酒」的定義和理解也就發生了明顯的轉移,成了「煮青梅下酒」「以青梅煮酒」或「煮青梅之酒」。如清朝吳綺的詩《和龐大家香奩瑣事雜詠》:「煮得青梅同下酒,合歡花上畫眉啼。」清朝顧舜年的《酷相思》:「手摘青梅將酒煮,更有甚閒情緒。」而清朝應寶時的《玉抱肚》:「恨青梅酒冷無人煮,恨青萍劍冷無人舞。」這裡的青梅酒很像如今的梅子酒。

《江南送春》中說:「夜與琴心爭蜜燭,酒和香篆送花神。東君類我皆行客,萍水相逢又一巡。」

用青梅醇酒祭餞花神,飲酒賦詩讚美花卉,真可謂雅事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