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 節氣生活誌| 2025年6月25日 | 第 10 節氣
「每個人心中都有光明與黑暗,接納全部的自己才是完整。」——《黑暗榮耀》
當孩子照見完整的自己
「我的小孩很黏我,整天跟前跟後,我都無法好好休息⋯⋯」
學員疲憊地說著。
我回應她:「其實,孩子就像一面鏡子。」
那些小小的身體,裝著純淨的光亮,卻也敏銳感知著媽媽的悲傷、焦慮與不安。
不會說話的他們,只能用哭聲安慰父母,用緊黏來守護媽媽。
怕媽媽情緒崩潰,所以不敢離開。
我建議她試試「梅事最好」,讓自己先好好休息。
她卻抗拒:「我不需要什麼香氣,我只要小孩不黏就好了。」
我笑了笑:「那就抹在小孩身上,讓他先安穩入睡。」
那一夜,大人小孩都沉沉睡去。
她才恍然大悟:孩子的不安,原來正映照著自己內在的躁動。
當我們不再抗拒那些疲憊、脆弱、需要被照顧的自己,孩子也跟著安定下來。
夏至節氣覺察
夏至這天,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,白天最長。
過了夏至,白天的時間開始減少,陰能主導時空,此時走到《易經》的時空——天風姤卦。
《彖》曰: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勿用取女,不可與長也。
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;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,姤之時義大矣哉。
姤卦時空象徵著陰陽微妙的轉換——一陰遇五陽,柔遇剛也。
天地陰陽相遇,萬物才能各顯其美,各得其所。
《易經》說:「天下有風,姤;后以施命誥四方。」
陰是柔軟亦是黑暗,當我們不再抗拒內在的黑暗,
轉化的契機像風無所不至,吹像生命的四方,
那些你以為的缺點,轉為你獨特的力量;
那些你想隱藏的脆弱,正是你最動人的溫柔。
夏至,身體會說的話
夏至前後,身體正歷經一場陰陽的微妙轉換。
- 情緒易波動:陽氣蒸騰,新陳代謝旺盛,敏感、躁動、起伏加劇
- 心火過旺:明明疲憊卻難入眠,或睡醒仍感疲倦,常伴隨失眠多夢
- 濕熱困身:皮膚敏感、食慾不振、腸胃不穩、暑熱中暑風險提升
👉 這時候需要的不是進補,而是「清補」: 先清理體內的濕熱,再溫和滋養心身。
瑜伽與經絡對策
養心之道,對應 心經、心包經、小腸經,推薦以下體式:
- 駱駝式:開展胸腔,讓心火有出口,力量點在「膻中穴」
- 嬰兒式:中午小歇,以嬰兒姿入睡,腹式呼吸啟動「腎經」
- 金剛跪坐:飯後跪坐,刺激腳踝「解溪穴」,助消化、降氣滯
香氣與穴道對策
夏至至大暑期間,重點放在清暑熱、安神寧心:
- 神門穴|安心之門
位置:手腕橫紋小指側凹陷處(心經原穴)
作用:清心安神、調節心火,改善因暑熱導致的失眠、煩躁、心悸
適用情境:夏日心火旺盛時感到焦慮、失眠、多夢、情緒不穩、熱得心煩氣躁
✅ 解暑熱效果:中等偏強,偏重於情緒型的暑熱(心火) - 內關穴|情緒錨點
位置:手腕內側,腕橫紋上三指寬,兩筋之間(心包經)
作用:寧心安神、寬胸理氣、減緩胸悶、心煩、惡心、頭暈等暑熱反應
適用情境:夏日胸口悶悶的、易怒、呼吸淺短、身心浮躁、氣血不暢
✅ 解暑熱效果:強,特別適用於胸悶型暑熱 - 中沖穴|心火出口
位置:中指尖端正中央(心包經井穴)
作用:清心泄熱、開竅醒腦,可緊急應對中暑、昏厥或過熱導致的頭暈
適用情境:暑氣過盛、煩躁頭暈、昏沉嗜睡、身體過熱時快速清熱醒腦
✅ 解暑熱效果:非常強,屬於緊急退熱/泄熱型穴位
食療對策
一杯手搖飲是台灣人的日常,易中暑的日子,推薦幾款涼飲,首推以甘蔗及冬瓜為底的飲料——甘蔗青、甘蔗檸檬、冬瓜青、冬瓜檸檬,檸檬愛玉也不錯,這類飲品會讓你喝完有舒爽感,身體負擔不會太重。
- 甘蔗汁:清熱解渴、生津潤燥
- 冬瓜飲:散熱毒、去水腫,配上檸檬尤佳
- 葡萄乾:補氣補鐵,適合冷氣房族群快速回神
🛍️節氣選物
- 梅事最好|香水油
☞ 據使用者真實回饋,搭配蘇打粉使用,有效緩解多年狐臭
☞ 情緒用法:舒眠、安神、清心火
- 永保光茗|隨行香
☞ 清理腦中雜訊,夏季涼感之選,適合心火旺、幫助昏沉的大醒保持清醒。 - 醋栗母親茶
☞ 有效收斂汗水、清暑解熱,適合易出汗體質與外出族群
以上建議僅供參考,請依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調理方式。
夏至的陽光最盛,也是陰氣初生的時刻。在這個轉換的節點,讓我們學會覺察內在微妙的變化,接納那些正在浮現的柔軟與脆弱,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身心留一處安靜的角落。
願每個人都能在這個夏至,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與安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