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老的文化裡,植物被認為是天界的聖物,是諸神放在人間的禮品,也是神明的化身。
神話故事記載,提婆和阿修羅攪海,形成了甘露。祂們為甘露而搏鬥,於是因陀羅便拿著它飛走了。在飛行的過程中,有幾滴流出的甘露,滴到地上變成了藥。一滴是心葉青牛膽,一滴是訶梨勒,一滴是蒜。
阿育吠陀先知,以宗教和神話的語言形容各種物種,來教導人們照顧植物,向人類傳達它們的價值。例如,訶梨勒的其中一個同義詞就是甘露,即強調它不具毒性也不傷身的特質。訶梨勒又叫巴提雅(patya),意思是永利於身體的經絡;或者叫做延命神藥,因為它的作用是抗衰老。對一個被訶梨勒醫好的人而言,這種特殊草藥就好比天降的甘露。《摘自尋找藥師佛》
古時候,人們用神話故事把植物比擬為神,鼓勵人們保存珍貴的天然資源,視植物有同樣的生存權利,存活於地球,當神物帶入日常,是珍稀的心態,滴滴精華不被浪費,不被理所當然的濫用,拿掉迷信的外表,用現代的觀點,古人對環境的保育更甚於現在的我們。